明萬歷四十四年 ( 公元 1616 年 )二月,徐霞客冒雪首登黃山,夜宿山寺獅子林,長老霞光沏上山中香茶,兩人對飲,相談甚歡......徐霞客問長老茶名,霞光笑云 :“山外有山,登山不忘山 ; 茶中有茶,品茶莫問茶。”徐霞客恍然自語 :“好茶莫問,莫問好茶。”也正因為如此,嗜茶的徐霞客在《游黃山記》以及《游白岳日記》中,都沒有留下他品飲黃山白岳茶的只言片語。想來,徐霞客真的是“好茶莫問,莫問好茶”了。盡管徐霞客二十多年后在粵西映霞庵飲茶時,說出了對黃山白岳茶的感覺和眷念,然卻是他情不自禁的感慨......
明崇禎八年(1635 年),徽州人許楚登黃山。他經(jīng)慈光寺、老人峰至天都峰,又至蓮花庵游覽,并且在《黃山游記》中記載“蓮花庵地平曠,約二畝許......就石隙養(yǎng)茶,多清香冷韻,襲人齒腭,謂之黃山云霧是也。”這個記載很簡練,然卻十分精彩,雖是寥寥數(shù)語,則是敘述了黃山云霧茶別具一格的清泠奇香,想來沁人心脾,令人拍案叫絕。
許 楚(1605 ~ 1676), 字 芳 城,號旅亭,徽州歙縣潭渡人。許楚自幼勤勉好學,少入復社,有詩名,為時人所重,稱其“淹通經(jīng)史,力振古風”。在發(fā)憤自勵的青年時代,許楚于南京鐘山得一青巖硯,此后則以石為號,時人稱其為青巖先生。明甲申 (1644年 ) 國變后,許楚跳身山水間,到處尋訪忠烈佚事并以詩文結(jié)交高人奇士,成為典型的明季遺民,晚遁跡于高廟山中,筑石雨草堂。許楚自稱是唐睢陽太守許遠之后裔,并在其詩文集中有明確的記載,著有《新安江賦》《黃山賦》《新安外紀》等,現(xiàn)僅存《青巖集》十二卷。
許楚出生在徽州茶鄉(xiāng),于茶甚是喜愛,他不僅喜茶擅飲,同時還以茶修身養(yǎng)性。他愛的是茶能夠使人滌盡塵煩,愛的是茶之品性高潔且陶冶情操。愛的是茶可以洗盡心中不平事,以致他“高流隱逸,有煙霞泉石磊塊胸次者”之清高孤傲,從而直接表現(xiàn)了他在明亡后不肯茍同于流俗,毅然選擇隱居不仕,以致在《石雨田舍記》中寫到“......與老農(nóng)樵叟,狎而忘返;道客幽僧,苦吟送日。是時山妻稚子,親藝耕圃,坦受粗糲,具有傲然自足之意!痹S楚亦如朋友詩中感嘆的那樣:“天都有逸客,灑灑見幽姿。”可謂是一派灑脫、清逸。許楚關(guān)于黃山云霧茶的記載,不僅描述了云霧茶“清香冷韻,襲人齒腭”以及“芳香撲鼻,絕無俗味”的特點,也為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黃山茶史資料。
據(jù)明代萬歷年間《徽州府志》記載:“黃山產(chǎn)茶始于宋之嘉佑,興于明之隆慶。”在歷經(jīng)宋、元時期茶葉盛興及至明代“罷廢團茶”變革后的歷史背景下,黃山云霧茶出自徽州松蘿茶且又超出松蘿茶,并逐漸展現(xiàn)出其特有的魅力,以致黃山云霧茶的記載也屢現(xiàn)紙端。據(jù)《中國名茶志》記載:“明朝名茶......黃山云霧,產(chǎn)于徽州黃山!
追根溯源,云霧茶制作技藝是源于“松蘿法”,然經(jīng)過不斷改進和提高,它以“干而不焦,脆而不碎,青而不腥,細而不斷”的加工制作方法,成為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名茶。終以自己清香冷韻的特點,走出了深山,走向了市場,并贏得了世人的好評。清代陸廷燦在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認為:“黃山絕頂,有云霧茶,別有風味,超出松蘿之外!卑l(fā)展到清代,也是在徽茶中獨領(lǐng)風騷。徽州歙縣人江澄云在他的《素壺便錄》里說:“黃山有云霧茶,產(chǎn)高山絕頂,煙云蕩漾,霧露滋陪,其柯有歷百年者......當為茶品中第一!苯卧朴诓枰嘤幸娊夂驼J識,他極力稱贊云霧茶是“氣息恬雅,芳香撲鼻,絕無俗味,當為茶品中第一!
許楚一生交游廣泛,朋友甚多,然嗜茶卻是相同的愛好。他們年齡不等,身份各異,其中既有仕宦名人如周亮工、施閏章、王士禎等,也有遺民高士如林古度、黃周星等,還有與他志趣相投、酬唱終身的摯友如漸江、程守等。許楚與這些人交往的形式和內(nèi)容都各不相同,但是,他與這些志趣相投、酬唱終身的摯友,以茶相識,詩文結(jié)交,品茗唱和并留下了頗多佳作。明永歷十七年,清康熙二年(1663)六月,許楚與畫僧漸江,吳伯炎等人泛舟練江,在“灌木被潭,澄沙泛碧,風生幾研,不暑而秋”的“石淙”處,“淪茗焚香,縱觀移日”、“評賞之余,佐以雄飲”,一行人飲酒品茗、讀帖論畫,在眾美皆備之時,一向矜持的漸江也“不禁解衣脫帽,捉紙布圖”,當《石淙舟集圖》“繪圖既畢,各賦一詩”后,又推許楚作跋于圖上,稱“是集也,叩寂寞而求音,數(shù)游鱗而出聽;緇素多閑,觴詠無律;可謂極嘉會之徜徉,罄交徒之同趣!边@就是著名的“石淙舟集”。它是許楚參與的一次茶飲雅集,也是徽州茶文化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盛會!笆戎奂笔腔罩菸幕飞弦淮螛O為重要的文人雅集盛會,時在康熙二年(1662)農(nóng)歷癸卯六月十六日,地點歙縣練江古渡口。
許楚在《青巖集》中,將自己參與集會并創(chuàng)作《石淙舟集圖》的前因后果,都記載的很清楚!肚鄮r集》記載原文如下 :“允凝呼舟貰酒就蔭石淙,灌木被潭,澄沙泛碧,風生幾研,不暑而秋,飲茗焚香,縱觀移日。評賞之余,佐以雄飲。不炎命小史度曲,允凝索長笛和之。一時溪山翰墨,輻輳勝緣,絲竹清音,咸臻妙麗。少焉,夕陽告住,黃岳弄云,光怪陸離,搖曳萬狀。漸公不禁解衣脫帽,捉紙布圖,允凝就其皋坂,暢劂煙溆,虛中流一舟,以待一兮,寫縈洄野泛之致。是集也,叩寂寞而求音,數(shù)游鱗而出聽;緇素多閑,觴詠無律;可謂極嘉會之徜徉,罄交徒之同趣。繪圖既畢,各賦一詩,屬余荒率引筆以紀歲月!睆陌衔闹锌梢灾罎u江的老朋友吳不炎帶來家傳的王羲之《遲汝帖》以及宋元逸品書畫數(shù)十幅。漸江的侄子兼弟子江注“呼舟貰酒”,雇了竹筏,賒來好酒,在竹筏上安排幾案,并置筆墨紙硯,“澄沙泛碧,風生幾研”,吳不炎喊來歌女助興,江注又長笛和之,程守這時也從南岸踏歌而來,于是“淪茗焚香,縱觀移日”,茶香景美,歌女墨客,有“評賞之余,佐以雄飲”,這樣吹拉彈唱,吃吃喝喝,盡酒色之娛。
古代最炫酷的思想,都誕生在這樣的高端集會上。原因很簡單,志趣相投,對于文人雅客來說,是最重要的一件事。約上三五相互認可的摯友,一同使用茶或酒,悅飲暢飲,吟詩賦詩,你唱我和。這是古代文人最喜歡消磨時間的方式,這種行為被文人稱為“雅集”。在古人看來,縱情山水、游心翰墨、品茗清談、飲酒長嘯無疑是風雅的代名詞,這種內(nèi)容和形式類似于現(xiàn)代沙龍的集會,往往是群星璀璨。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名篇,都誕生在這樣的雅集之中。如永和九年,三月初三,會稽蘭亭,四十余位晉代頂尖的名士才子參加集會,詩文唱和,曲水流觴。這些人將他們盡情寫作的37 首詩匯為詩集,王羲之為此詩集作序,這便是大名鼎鼎的《蘭亭集序》。
“蘭亭雅集”留下了王羲之的千古名篇《蘭亭集序》,“石淙舟集”也留下了漸江的《石淙舟集圖》,以致今天的人們還可以從后人的摹本中一睹《蘭亭集序》王字的風采。然《石淙舟集圖》卻只能在許楚的題詩和畫跋中去尋找漸江鏗鏘的筆觸,因為《石淙舟集圖》是再也看不到了,它現(xiàn)在是僅存畫目了。
享有“天都逸客”之譽的許楚和他嗜茶的文友,在“石淙舟集”的集會時,品飲的應是“氣息恬雅”的云霧茶;因為惟“絕無俗味”的云霧茶,才能與這雅客集會的內(nèi)涵與形式相融洽;更重要的緣由是:只有云霧茶的清香冷韻,方可匹配這令人欽羨且追慕不已的文壇佳話!
(作者系黃山市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茶文化學者)鄭毅
|